尽管上一代飞度也曾是年轻人玩改装的热门人选,但在操控性上,上一代飞度并没有展现出像车内空间那样的超能力,不过这次新飞度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欧化,大幅度改变了操控的性情。顶配的1.5L炫酷版一上来就是运动装扮,大包围,A0级小车中少见的16英寸轮胎以及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,都是能让人心里痒痒的装备。上一代飞度1.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是79kW,这在A0级小车中已是拔尖的水平了,而新飞度一下子将这个数值提升了11个百分点,88kW的最大功率也差不多与福克斯1.8L相当了,145N•m的峰值扭矩则变化不大,基本保持原样。新飞度用5挡自动变速器替换掉了上一代的CVT变速器并不是因为成本问题,5挡自动变速器的成本并不比CVT低,采用自动变速器主要还是考虑到中国的实际路况。与日本狭窄拥堵的道路交通不同,中国绝大多数道路都是宽敞平坦,车辆也不是很多,CVT省油的优势并不明显,而5挡自动变速器不仅可以保证动力输出的平顺性,加速时也会比CVT更迅捷,更适合中国的交通情况。
在郊区的柏油路上,88 kW的最大功率并没有让新飞度展示出十足的“钢炮”表现,动力还是规规矩矩的家用小车范畴,真正能与运动挂上勾的倒是新飞度的底盘调校,不但能提供出清晰的路感,转弯时对车身倾斜幅度的控制也恰到好处。转向系统也是一处明显的变化,指向性不再是以前那种含糊不清,虽然依旧轻便,但能让人感觉到一些反馈力度和路感。
操控是欧系车的传统强项,在以前进行的几次小车对比中,POLO、C2这些欧系代表们都是凭借动态性能博得了编辑们的最终好感。由于大众汽车目前正在推行新车模块化概念,所以晶锐在宣传上也没有过多去强调PQ25平台,事实上这个大众旗下最新的小型车平台也是亮点颇多,与POLO的PQ24平台相比,晶锐采用的激光焊接长度更长、车身多处使用了不等厚的高强度钢,安全性更好,而CAN-BUS总线也比以前更加智能化,但在悬架结构上,PQ25依然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和半独立扭力梁式悬架,晶锐的竞争对手大多也是采用这种结构,如果你执意想要选一款有着多连杆后悬架的小车,恐怕就得接受MINI Cooper那样的价格了。在操控性与舒适性这对矛盾面前,晶锐解决得要比POLO更圆滑,底盘风格虽然依旧有如大众车那样硬朗,但已算不上突出了,电子助力转向甚至比新飞度还要轻柔,很适合在城市里驾驶。
由于都是上海大众的产品,晶锐也就顺理成章的沿用了POLO的动力搭配,1.6L发动机77kW的最大功率和155N•m的最大扭矩虽然不如新飞度那样抢眼,但也绝不会让你感到虚高。除了工艺之外,晶锐1175 kg的整备质量也体现出了十足的大众风格,比新飞度多出了近100kg,这显然会内耗掉一部分动力,因此尽管有6挡Tiptronic自动变速器帮忙,但低转速下的晶锐还是能让人察觉到一点慵懒,不过时间很短暂,只要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 r/min左右的常用区间,晶锐也就立刻变得积极起来。
偏大的整备质量虽然会对动力有所拖累,但稳定性上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,高速路上晶锐受侧风的影响要比新飞度小许多。几天试驾下来,晶锐燃油消耗方面的表现也还算不错,合百公里9.0L多点,而这里面还包含了不少非正常的驾驶因素。
上一代飞度的热卖与极具竞争力的实际价格关系紧密,不过新飞度正处于当红期,指导价还是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。
尽管顶配炫酷版的配置相当诱人,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,自动空调,可电动折叠的外后视镜,甚至还配有侧气帘,但是12.98万元的价格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,真正能对销量有所贡献的还是要靠另外四款,而这四位8.68万~11.38万元的价格可不再是开玩笑了,绝对会让所有对手如鲠在喉。
从表面上看,晶锐8.19万~11.78万元的价格区间并没有与POLO劲情拉开太大差距,但如果一一对照配置,你会发现晶锐还真是做到了人无我有,人有我新。我们试驾的这款1.6 L晶享版在装备上远要比最高配的劲情更慷慨,除了真皮座椅、电动天窗、四气囊这些常规项之外,前排座椅加热功能居然也出现在了A0级小车车内,而晶锐的MDI娱乐系统同样也是内容丰富,讨人喜欢。在销量上,POLO向来是紧随飞度其后,但随着晶锐的出现,新飞度最强有力的挑战者似乎也要换人了,不过别忘了晶锐与POLO毕竟是同门兄弟,两者联手对抗新飞度的结局无非是让上海大众成为了最大的赢家。
五一大家都放假了,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,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,你们是真能“坑”自己老板啊!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,穆峰总就说,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。这回魏总也表态了: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,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。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,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!
当下,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,仿佛大家都觉得,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全球最畅销品牌、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,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
纳米06首创“天地门”,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,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。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,下门展开是1200×900mm承重平台。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?踏乎的,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。
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“换壳版eπ007”。它俩底盘核心参数,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,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,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,懂的人都懂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:“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!”但网友不吝这个,毕竟两车轴距一样,尺寸就差几厘米,说是“巧合”,确实牵强了。
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,叠加上市权益,卖28.99万起,顶配还不到40万,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?友商这些“9字辈”的理想L9、问界M9、腾势N9都卖多少钱?你让他们怎么卖?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!这么一看,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。